2022年全球經濟復蘇將呈現四大特點
發布時間:2021-12-02
2021年已經進入尾聲。今年全球經濟的復蘇來之不易,臨近年末,奧密克戎變異毒株來襲,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全球經濟復蘇前景再度蒙上一層陰霾。中國銀行研究院在其最新發布的《2022年經濟金融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指出,在全球經濟方面,2021年,全球經濟在波動中復蘇,受疫情反復的影響,全年經濟增速呈“W”形走勢。全球工業生產和商品貿易穩步修復,已高于疫情發生前水平。發達經濟體復蘇態勢好于新興經濟體。
展望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將逐漸回落至常態,供應鏈瓶頸加劇通脹壓力,全球滯脹風險加大。主要經濟體財政支持力度減弱,貨幣政策收緊,全球流動性面臨拐點,金融市場存在波動風險。
具體而言,《報告》指出,雖然全球經濟整體復蘇,但基礎并不穩固,波動性大、脆弱性高、結構性失衡等特征凸顯。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復蘇將呈現四大特點。
一是經濟增速將逐漸回落至常態。疫情演化和應對政策是影響全球經濟運行的關鍵變量。目前各主要經濟體已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實體經濟對疫情的敏感度和恐慌度有所下降,全球產出缺口有望收窄,向潛在增長水平靠攏。從結構上看,關鍵原材料、能源產品和中間零部件供應鏈緊張狀況仍將持續,對全球經濟復蘇產生制約。隨著全球財政支持力度逐漸減弱,貨幣政策收緊,全球流動性面臨拐點。全球利率中樞上移,可能會對投資、跨境資本流動、居民消費、企業債務和金融市場等產生一定沖擊,未來全球經濟大概率回歸中低速增長趨勢。
二是各國經濟復蘇分化,發達經濟體逐漸領銜全球經濟復蘇。由于各國政府社會治理能力、應急響應速度、財政貨幣政策空間、醫療保障水平、疫情控制節奏、疫苗接種比例等基礎能力不同,全球復蘇態勢高度分化。發達經濟體在上述領域具有優勢,經濟復蘇相對較快。2022年,預計發達經濟體產出將恢復至疫情發生前趨勢水平,除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總產出仍將低于疫情發生前趨勢水平。
三是供應鏈瓶頸將至少延續至2022年二季度,全球經濟面臨的滯脹風險加大。2021年全球通脹快速走高,逆轉了過去20多年的低通脹走勢。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中間投入品、工業出廠品、出口產品、海運等領域均面臨價格上漲壓力。2022年下半年,隨著全球疫苗接種進一步增加,工業生產和供應鏈將穩步復蘇,全球能源供需失衡現象有望緩解,大宗商品和中間投入品價格有望平穩,美聯儲可能將在下半年啟動加息,全球其他央行將陸續跟進或提前反應,全球流動性將逐漸收緊,帶動全球通脹從高點回落,但通脹中樞仍將明顯高于疫情發生前。
四是全球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復蘇的重要動力。此次疫情雖然給全球經濟帶來嚴峻沖擊,但新的趨勢也加速顯現,可能成為未來增長動力。各國更加重視綠色轉型和低碳經濟發展,根據氣候行動追蹤(Climate Action Tracker)網站統計,目前全球130多個國家已經宣布或通過凈零排放目標。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2.6萬億美元,逆勢增長3%,占GDP比重為43.7%,較2019年提高2.5個百分點,預計2021年增速將進一步提高。2022年,綠色經濟和數字經濟領域投資將繼續增加,成為提振全球經濟的關鍵力量。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